司机扶摔倒老太被诬肇事 专家称诬陷者应被追责

来源:央视网
2011-09-07 09:26:11

殷红彬:我到桥上的时候就发现前方有一个女的,有一个人骑着个三车轮倒下来。我就往前面跑了一点的时候,一看,还没有起来,我就赶快停了,因为就在桥上面,所以我就车往前面靠了一点,靠边上。我叫乘客别下来,我和乘务员把这个人扶到边上去了。

解说:

一方称自己是乐于助人,而另一方称对方就是肇事者。就在难辩真相的时候,一个有力证据的出现让事件出现转机。

字幕提示:2011年8月28日新闻

片中解说:

飞鹤快客公司的大巴车都安装了车辆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车辆前方和内部的情况。通过调阅监控录像警方发现,正如殷红彬所述,班车在中午12点34分左右驶上了张皇立交桥。当车辆开始下桥时,前方道路上出现一个黑点,随着车辆慢慢靠近可以看到是一辆三轮车横躺在路当中,隐约能看到摔倒老人的一条腿。

工作人员:头盔在这里的,很清楚嘛。

如皋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 朱海军:

后来我们几个办案人员通过录像回放发现这辆29171的大客车驾驶员和乘务员发生交通事故以后,下车以后是(去)做好事的,事实上与当事人和群众的报警以及走访的情况是不相吻合的,在大客车上也没有发现任何碰撞的痕迹。

殷红彬:我们这次如果没有这个铁的证据,这个事情是比较麻烦一点。

解说:

摄像头还给了司机殷红彬一个清白,而这一事件经过南通当地媒体报道后,被众多媒体转载评论,事实逐渐地公之于众,不再有悬疑。但如果那个摄像头不存在,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又该如何理出个头绪来呢?

张泉灵:我们看到导致这件事情直接峰回路转,司机能够自正清白其实是一个技术手段,三个字,“摄像头”,所以在这样的一个事件当中很多人在提出问题,说如果没有摄像头呢?如果没有摄像头,这位司机会不会说不清楚,变得杯具了。因为在此之前不是没有因为现场的事实不够清晰,最后各打五十大板的情况。那么如果没有这个摄像头,是否整件事情不可能出现峰回路转,我觉得未必。未必这么悲观,我们来看一下。

没有摄像头,我们还有什么?我们有围观者。因为在这个事件当中,其实跟司机一起下去的还有车上的售票员,他们是同时去助人为乐,去做见义勇为的事情。除了这位同时下去的售票员之外。还有,车上还有一车的乘客呢,如果我们习惯说,围观改变中国。那么在诸多这样的事件当中也有很多的围观者,他们是不是应该当现场发生了争议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主动地到警方那儿作证,如果有两名以上证人的话,那么在法律上就会有非常非常强的有力因素。如果在现场没有作为直接挺身而出的围观者,那么事后当这件事情变成社会热点的时候,是否有人挺身而出说我曾经在现场。即便你不曾经在现场,那么在网络上,在社会舆论当中,你是否是一个能够挺身而出的围观者?其实当我们为正义挺身而出的时候,大家就不会觉得好人难做。

好,那么在围观者之后,我们是否还有峰回路转的机会?我们还有两个字,叫做“法律”。当然我们不能期待法庭能够在一个复杂的现场搞清楚所有的真相,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期待,第一,是否警方在前期调查的时候能够更加的细致,更加的认真,能够做出更加明了事实的这些调查。第二,我们的法律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是否能够考虑到法律的判决对社会的影响?第三,一旦证明其中有任何一方真的是在说谎的话,他是否能够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法律学者的说法。

(电话采访)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我想在一般的侵权案件的赔偿判决中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要尊重事实。另外一方面要考虑到判决结果的社会性,也就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依法论法、就事论事。在尊重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的基础上,还要看到这个判决对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社会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发现这样有争议案件的时候,特别要让那些所谓的见义勇为的人、行善的人不要承担这样巨大的法律风险,因为一旦他被判承担责任的话,他实际上是在提醒社会公众,提醒任何一个有可能面临这种风险的人以后不要去做善事,不要去见义勇为,因为风险太大,法律风险太大。这个当然就是跟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这种社会风尚也好,所需要建立的社会公德也好是完全背离的。

解说:

老人倒地受伤,赶来的客车司机是肇事者还是好心人?

老人的儿子:当时这个情况我们肯定是大客车(撞的)。

解说:

车内监控系统还原事件经过,误会化解,最终真相大白。

大客车司机:如果说这次没有这个铁的证据,这个事情比较麻烦一点。

解说:

老人家属道歉,感谢市里申报表彰,这样的峰回路转透露怎样的社会信号?

大客车司机:我心里是有点压抑,做好事怎么那么难呢?

解说:

让做好事不那么难,让好心有好报,没有摄像头的地方又靠什么来维系公序良俗?《新闻1+1》今日关注悬案:肇事者?好心人?

张泉灵:我们来看一下其实我们前面说到,能够让这件事情峰回路转,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三个要素:第一个,摄像头。第二个,围观者。第三个,法律。但是有人会要问,如果现场没有摄像头,如果现场真的一个目击证人都没有,如果法庭都无法来搞清楚真实的状况,那我们还有什么?其实我们不是一无所有。我们还有的,我们还有内心的道德底线,我们还有每个人在内心的那一份善良。比如说时事评论员李千帆说,说:“道德滑坡是公众不愿意但必须接受的现实,在这种环境当中此案尤其可贵。我都应该相信‘人心向善’的本能其实离现实并不遥远,只要像大巴司机以及那位老太太的家人那样,秉持公心,实事求是即可。”

专栏作家宋石男说,“尽管如此,我还是告诉儿子,看到老太太跌倒,还是要去扶。只要善良的人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这个世界,构陷者将无从下手,善必将催生善,驱逐恶我们有信心。”

回到我们一开始看的那个冯巩的小品,想知道后来的结局怎么样了吗?

(小品《不能让他走》)

司机:老爷子,你还认识我吗?

老人:可不能让他走啊。

护士:你不能走。

老人的儿子:你不能走。

老人:他是俺的救命恩人啊。

司机:老爷子,您是我的救命恩人。

护士:快起来。

老人的儿子:这是咋说的,快起来。

记者:太感人了,我的文章有了,就叫什么皮都不披,他也是喜羊羊,括弧,我的英雄我做主。英雄啊,我真是太崇拜你了。

张泉灵:你可能会说这只是一个在除夕夜播出的符合过年气氛的小品而已,而真实的社会当中要比小品复杂的多,我同意,但是我依然相信善良,相信大多数人善良。

几天前我对着一张在事故现场的照片问自己,如果我是一名司机,如果有一名老太太倒在了我的车前头,我会怎么办?我承认我挣扎了一会儿,但是我又问了自己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如果真是在那样的现场难道我可以掰开车头离开吗?我确认我做不到。所以此时也请大家问自己,如果你是那位司机,你可以掰开车头离开吗?如果你是围观者,看到现场有纠纷,你真的可以默默走开吗?如果你是法官,你是否会给出一个合理的判决?你的选择就是我们的信心,这是《新闻1+1》,再见!

来源:央视网 编辑:马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