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享受不到城市福利
被调查者中,超过三成新生代农民工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有52.30%的人在工作期间没有获得任何的社会保险。其中参加保险的人群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也分别仅为21.69%、28.59%、20.21%。
据调查,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们的日工作时间大都超过8个小时,有半数以上为8~10个小时,每周6天工作制,而能拿到加班工资的仅三成;在杭州,63%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在1200~2200元,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仅占11%。而宁、温、嘉三地月薪普遍位于1500~2000元。
他们也喜欢城市,但低廉的收入,令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只能将大部分的报酬用于个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来杭州已两年多了,基本没有积蓄。”李贵是一个来自江西的小伙子子,刚刚过完自己的21岁生日。和很多同龄孩子一样,在老家读完技校,就满怀憧憬地踏进“人间天堂”杭州。
在处处碰壁之后,李贵最后选择在一家饮料生产公司工作:没有与企业签订过劳动合同,流水线上的默默工作,拿回来不多的工资,扣除生活费、电话费、交通费已所剩无几。
小李说,为了省钱,他只能在离市区较远的城郊合租了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每天上下班就要花近3个小时。
调查显示,吃、住、行及通讯所占比例占到了他们收入的65%;只有10%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过城市青年喜爱的旅游、聚餐等业余生活;参加过培训,经常购买书籍的就更少。“虽不同于其父辈那样的‘自我剥夺’消费,但物价的上涨、收入的低廉,迫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可能她省吃俭用。”还有超过8%的新生代农民工还须寄钱回家。
在被调查者中,仅24人拥有杭州房产,占被调查在杭工作人群的不到5%;56人有宁波房产,但也仅占在宁波工作总数的12.6%。多数人居住在狭小的出租房或集体宿舍内。
由于不具备城镇户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也不容乐观,有户籍限制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保障性福利,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调查者说,作为高流动性的社会群体,需从制度层面确保他们的各项权益。
搞不清自己属于农村还是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已是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据了解,杭州约有300万名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其中以新生代农民工占绝大多数。说是农村人,但没干过一天的农活儿;说是城里人,但没城里的房子、城里的户口。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城市人。” 甄月桥说,这种身份的尴尬,已经让许多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自我身份认知的不确定。
事实上,在关于身份认知的调查上,有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清楚“我是谁”,不知道自己应该定位为“城市人”,还是“农村人”。
甄月桥说,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2009年外出从业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达1.5亿人,其中80%在县城以上城市就业。1.2亿农民工事实上已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但身份仍是农民,是名不副实的城市人口。“一支数量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如何让他们“落地生根”,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