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许张氏老人正在照料瘫痪在床上的儿子。新华社发(张延林摄)
8月14日,许张氏老人坐在儿子的床边。新华社发(张延林摄)
“最坚强母亲”
镜头回放:安徽省亳州市。一位95岁高龄、瘦小、驼背的老母亲,正在艰难地给床上瘫痪的儿子喂粥吃。儿子已年近六旬,40年前患上精神病,19年前瘫痪在床。老母亲体恤其他儿女,毅然独自承担起照顾病儿的重担。面对热心赶来帮忙的人,老母亲一一拒绝。在老人家眼中,照顾儿子是母亲分内之事,“政府给我们吃的,我就承情不过了,咋能再提要求拖政府后腿呢?”。
镜头延伸:“最坚强母亲”许张氏的图片被近30万网民所转发,其中不乏著名影视演员和知名人士。新华网播发的《那一口人间最温暖的粥呵——95岁“最坚强母亲”令人动容的母爱》,短短时间内,就被160多家平面媒体和网站所转载。网上的评论同样是“泪如潮涌”:“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母爱无言”、“为老人祈福”等语句频频出现在网民的跟帖留言中。
类似的“身边好人”正越来越多地被网友“晒”出来,他们感人的故事在众多网络社区被转载被评论,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围观潮”。截至8月29日下午5时,在百度上搜索“撑伞女孩残疾老人”有相关结果37.8万个,搜索“板凳妈妈”有相关网页574万个,搜索“坚强母亲许张氏”,可找到相关结果36万个。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新浪、搜狐、网易等知名门户网站纷纷转载详细报道、转载了相关新闻和评论。
公众被这些“小人物”身上折射出的“大爱”精神所感动。在数不胜数的留言和评论中,人们大都用“最美”、“最善良”发自内心地赞美身边这些“小人物”。如“撑伞女孩”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最美仙女”。光明网社区网友“哟定”说:“一个残疾乞丐会得到一个普通女孩的关爱,这个轻而易举的善举之美,展示了平民百姓的善良与伟大。”诸多具名不具名的评论都夸赞这个女孩以自己小小的举动传递出爱心和善意,让正气之风吹回了社会。
“伟大”离普通人并不遥远。每一个将心中善念付诸实践的人都是好样的。这“伟大”极尽纯洁与平淡。然而,朴素之美,天下莫能与之争。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在“小人物”充满大爱的行动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看来,可以把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进行创造性转换,以用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中。
爱心与责任,既充分地体现在扶助老人的女孩与照顾孩子的母亲身上,同时也体现在广大网民的身上。每一件好人好事,都在网友们的围观、转发、讨论中,通过网络将温暖与感召快递给更多的人。富有正义感的中国网民不是冷漠麻木的看客,他们以实际行动撑起了民族精神和社会道德的脊梁。向善同时也是行善,广大网民对小人物们“大爱精神”的认可与弘扬,体现了公民责任的担当。
我们有理由相信,平凡“小人物”谱写的“大爱曲”,必将感动更多的人,温暖更多的心灵,凝聚更多的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