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低温雨雪 返乡注意防寒

作者:张辛欣 来源:新华网
2011-01-16 20:10:45

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随着冷空气发起新一轮进攻,16日开始,南方冻雨范围再次扩大,强度加强。

随着春运一步步临近,回家的天气也愈加受到人们关注。新华社记者16日专访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对南方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作出解析,对春运期间全国气候进行展望。

记者:目前,南方地区雨雪冰冻情况如何?

宋连春:我们知道,1月以来,除青藏高原以及云南、黑龙江北部等地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2℃以上,其中贵州、湖南、湖北平均气温均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低值,日平均气温低于1℃的低温日数为5.6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截至目前,今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两次雨雪天气过程,降水日数普遍在4-6天,其中贵州西部、重庆西部、湖南东南部等地有6-8天。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大部地区降水日数偏多,其中贵州西部等地偏多3-5天。

中国气象局预计,16-21日,南方低温雨雪冰冻范围将再次扩大,强度有所加强。其中,贵州、云南东北部、重庆东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广西北部、江西中部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记者:产生冻雨的条件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宋连春:冻雨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冷空气比较强,致使地面温度达到0℃及其以下;其次要有暖湿气流提供水汽条件,才能形成降雨。

贵州、湖南西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容易受到北方南下冷空气和来自西南洋面水汽输送的共同影响。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楔入暖湿气团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

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雨水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即“冻雨”,是贵州及邻近省份山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

具体来说,今年我国南方低温冰冻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去年12月份以来有利于冷空气南下的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长时间维持,造成全国范围阶段性强降温;二是受拉尼娜事件影响,东亚冬季风偏强,南方容易出现极端低温事件,一旦有暖湿气流配合,则易产生冰冻雨雪灾害。

记者:今年雨雪冰冻天气和2008年相比有哪些特点?

宋连春:综合分析比较今年南方低温冰冻天气与2008年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不同。

首先,今年南方气温偏低幅度和降水强度均不及2008年。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对2010-2011年入冬以来的海洋、大气环流监测和预测,2008年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较强,水汽条件较好,而今年的水汽条件却并不充分,导致我国大部地区表现出“干冷”的天气现象。

其次,今年影响南方的冷空气活动过程短,间隔时间长,低温雨雪的范围比2008年小。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发生在1月10日到2月2日,影响到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19个省(区、市),持续过程达24天之久,其中,湖南和湖北是自1954年以来持续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对本次贵州、湖南等地已经出现的低温冰冻天气和未来天气展望来看,今年冻雨出现较早,但过程出现间隙性,气温有波动起伏,有利于冰层的融化。

此外,今年水汽输送条件和冷暖气流交汇条件比2008年差。2008年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很强,有利于将冷空气滞留在我国境内,进而造成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而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弱,无法阻挡冷空气在我国南方停滞。

记者:雨雪冰冻天气是否会持续到春运?

宋连春: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我国南方地区冰冻天气发生的主要时段。从湖南、贵州近50年来冰冻发生的范围和冰冻日数来看,冰冻发生范围和强度总体呈减少、减弱的趋势,但个别年份波动变化十分剧烈。

从目前所掌握的监测手段来看,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降水总体上呈现较常年同期偏少的特征,出现类似2008年1月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性小。但大部分地区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低,仍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

在此,也建议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冬季防寒保暖所需能源调配和储备工作,提前做好大幅降温天气的卫生应急准备工作,注意防范强降温过程可能造成的影响。

记者近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针对目前局部地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中国气象局将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强对雨情、雪情的实时监测和灾害影响评估,高度重视雨雪冰冻天气中、短期预报及预警信息等发布工作,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