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输液泛滥成灾 医院被指迫于生存压力

来源:央视《新闻1+1》
2011-01-07 07:33:15

《新闻1+1》节目导视:

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一个医学常识为什么反而会演变为输液泛滥?

医生:

非常严重的(会)休克,甚至引起死亡的都有。

解说:

过度输液危害巨大,面对慎重输液的医学警告,医院里却是如此场景。

患者:

最好是输液,输液快一点。

解说:

“输液大国”、“抗生素大国”、“感冒药大国”,药品滥用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胡皓夫:

药品的收入占到整个医院的40%。

黄建始:

抗生素合理应用缺少管理、缺少监督。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请强制我们远离危险!”

主持人 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天气寒冷,感冒的人多了,像这样的画面在医院当中就是再寻常不过了,有人非常形象地把这样的场面称作是“吊瓶森林”。人们原本是在追求健康,但是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本身恰恰是在威胁着自己的健康,而且是一个长久的威胁,今天我们关注这个问题。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2011年1月6日

解说:

这是今天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这也是北京各大医院每天出现的场景:拥挤的人群,忙碌的医生,还有这成排的吊瓶。

患者:

感冒了。

记者:

您这是打的第几瓶了?

患者:

我这是打第三瓶了。

患者1:

第二瓶吧。

患者2:

第五瓶了。

解说:

当农历节气进入小寒这个一年中最冷的阶段,我国很多地区也同时进入了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感冒、发烧、打吊瓶,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哪家医院不是如此呢?

患者家属:

发烧、咳嗽,昨天打的(点滴),今天也打了,她不吃药,她不爱吃药。

解说:

输液,一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习惯性选择,正在演化成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近日,国家发改委就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字幕提示:2010年12月28日新闻 晚间新闻 8瓶!输液输出“高”水平

同期:

去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全国人均输进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这种过度用药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解说:

每人8瓶,有媒体称,中国人几乎把输液当成了可乐喝,一个全民输液时代悄然到来,输液泛滥成灾,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记者:

一般的时候你要是病了,是打针还是吃药?

患者:

一般是输液吧,好得快,赶紧回去上班。

患者:

很少感冒发烧,如果要是感冒发烧了,一般是输液,输液快一点。

字幕提示:新闻直播间 广西南宁

市民:

输液快一点。

市民:

不影响工作,见效快一点。

字幕提示:山东青岛

市民:

吃药我觉得可能几十块钱,用不了一百块钱,应该就差不多(好)了。但吃药可能用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记者:

你还要上班吗?

市民:

明天就该上班了,所以我想赶快好,就想打个吊瓶。

高燕 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有的时候病人可能恨病用药,流感是个病毒性感染的疾病,像现在输液的话,大部分还都是抗菌素,对他(患者)根本是没有效果的。流感的病程,自然的病程就是需要三到五天,你即使输液它也是需要三到五天才能好。

解说:

今天,面对人均8瓶这个令人吃惊的数据,我们还有必要了解另外一个数据。“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有60%左右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这通常是因为药品直接进入了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屏障,再加上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诱因导致的。”输液产生的危害应该是一个医疗常识。

高燕:

能口服的就不要去输液,这是一个公认的原则。我想可能还是大家一个认识的误区,出现输液反应,这个很常见,病人轻的,可以只是有一些皮疹,注射局部的疼痛。重的话可以出现一个过敏性休克,甚至经常还能有一些死亡病例的报告。

解说:

“输液治疗不等于好得快”,这张一人多高的海报就挂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分诊台前。但是,无论是前来就诊的患者,还是为患者开药的医生,谁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在中国,输液为什么会泛滥成灾?危险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