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物之乡
登封之名,为登山封岳之意。在登封,这样的名称随处可见。观星台所在的告成镇,告成二字,意为大功告成之意。
登封的历史,可追溯至尧舜禹时代。丰厚的历史积淀,让这里随便拿出一件文物都响当当。登封人最喜欢举的一个例子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首批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大省河南独享13个名额,而登封占有5席。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登封“富可敌省”!
其中,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三座汉阙的序号分别为前1、2、3号。阙,是一种安置在宫观、城池、陵墓前,代表大门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唐以后已不再修建。这是中国最早的三座庙阙,同时也是中国大地上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建筑。
建筑界有一个趣闻:一位建筑大家在河南博爱一处关帝庙考察。快到时,远处扫了一眼建筑样式,他非常肯定地说这至少是元以前的建筑。到了庙前,前面立着一个大石碑:民国5年造。
这个用来教育新学者要治学严谨的趣闻同时也说明,河南是个古建筑大省,官式建筑手法与河南的民间手法有很多区别,并在这里互相交融,大放异彩。
吕宏军的父亲早年曾做过一段时间文物保护工作。小时候,吕宏军曾经跟随着父亲在山间的古建筑群里游玩。第一次从父亲嘴里获悉,登封最早的砖木建筑嵩岳寺塔距今已有1400多年时,他用自己的小指头数了半天。
中国建筑大多采用砖木结构,一般的寿命也就在100多年,但登封这块土地上奇迹般地留下了从汉至今2000多年来的各类建筑。
为了书写地方志,吕宏军收集资料时发现,在大规模毁坏古建筑方面,人比地震更厉害。近现代最为知名的两次登封古建筑蒙难事件为:1928年,为了报复少林寺和尚帮助对手,石友三放火将少林寺烧毁;1966年,少室阙的西阙被破四旧红卫兵推倒,并直接惊动了周总理。
好在,登封历史上也从不缺乏保护文物的故事。文革时期,破四旧的红卫兵拉了一卡车炸药去炸有千年历史的嵩岳寺塔。登封市第一个文物专干宫熙劝阻不成,偷偷地向附近的村民求助。村民上前交涉,理由一是当时住在嵩岳寺塔的农民为贫下中农,不能让他们没房子住;二是炸飞的东西砸坏附近村民房屋怎么办。这个理由说服了红卫兵,但是他们转奔附近的老母洞,将其炸为一地碎片。
还有一些故事亦真亦幻:一群红卫兵拉倒了中岳庙主神。此后,其中一个姓张的红卫兵拉着中岳庙主神的头颅走了几公里,批四旧。一年后,张悄悄死在县委大院的水井内,尸体浸泡多日后被人发现——众人感慨,中岳神很灵,不仅让他死了,还让他死后留下“祸害人”的恶名。